9月30日,自治区人民医院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在主控机房调试设备,确保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
9月30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医生在进行乳腺癌多学科协作(MDT)讨论。
9月30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护士在给病人介绍药品零加成后降价情况。□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汤永摄
8月31日22时起,自治区范围内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费、检查费,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简称“两降一升”)。此次改革,是破除“以药补医”的关键之举。
如今,“两降一升”医改政策实施已过月余。相关政策落实得如何,患者是否得到实惠,医护人员的利益如何保障,新的医改政策又带来了哪些新的问题和思考?近日,记者走访了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一探究竟。
全力配合执行新政
8月31日21时30分,自治区人民医院正式运行“药品零加成”新系统,在全疆城市公立医院中,第一个完成了新旧系统的切换。
直到现在,自治区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彭建明还保留着一张被他戏称为“路线图”的《医改系统切换倒计时安排表》,上面详细记录了8月31日这一天的时间安排、涉及科室、具体要求和责任人,“每半个小时为推进时间,完成所有病人的费用清理、信息中心断网导入新价表、完成各库存单元的药品零差价调价、完成材料零差价及不收费变更、调整挂号类别配置(急诊优先调整)、自动计价只执行床位费等几十项工作。”彭建明说。
紧张而有条不紊的工作确保了新系统的平稳运行。“当天21时整,门急诊医生就已经开出了新价格处方,临床护理人员执行新开医嘱。”彭建明说。
9月26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医疗生育保险处和保障信息中心、自治区社保局医保中心联合给自治区人民医院发来一封特殊的感谢信:你院作为自治区医疗保险目录切换试点医院,特别是针对目录切换期间在院病人结算问题提出了“新、老目录合并,分时段计算”的解决方案,避免了全区定点医疗机构强制过渡期间病人出院再入院的情况,保证了过渡期间病人的正常结算,为全区定点医疗机构作出了示范和表率。
“改革,就是让群众得实惠,得方便。”彭建明说。
记者了解到,随着“两降一升”医改新政的实施,自治区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服务设施目录要同时切换。据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彭永介绍,此次“两降一升”医改新政涉及调整项目共合并295项,删减102项,新增43项,公布淘汰项目5606项,涉及公立医院收费条目的调整为1.3万余项,涉及各级各类医保项目8164个。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
为了顺利实施相关工作,相关医院至少在一周前就着手开始准备。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门建了“新疆肿瘤医院2017三个目录切换群”的微信群,以医务部、信息管理科、药学部、护理部、物价办、医疗保险办公室、住院处等重点科室主任为成员的27人,经常在这个平台上交流药品零加成之后出现的各种问题。
“药品零加成政策实行一个多月了,系统顺利切换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当初建立并至今保留这个微信群,就是为了各部门更好地联动,随时解决突发问题。”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学部副主任王晓梅说。
8月31日当天晚上,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各科室全力协作,对执行电子医嘱、手工医嘱、开具处方、门诊及住院患者划价缴费、结账等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用传统手段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及时、规范、顺畅诊疗,保证信息系统药品零加成顺利切换。直到次日凌晨,该院信息管理科工作人员还在为完成信息系统切换忙碌着。
“两降一升”医改新政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将逐步理顺医院服务价格,调整医院收支结构,发挥医保杠杆作用,用医保报销调节病人流向,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这项新政涉及千家万户,我们要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保证这项惠民医改新政落在实处,让百姓享受到改革红利。”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殷宇霖说。
“两降一升”的实惠
“两降一升”医改新政中,最受患者欢迎的是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郭喜红说,这项医改新政规定,单价500元以下的药品,医院原加成的15%全部取消;单价500元以上原最高加价的75元,也全部取消。由于患者用药的普遍性,这一“降”带来的实惠,患者感受最为明显。
“两降一升”医改新政中,“升”的是医疗服务费,包括医生的诊察费、手术费、护士的护理费等。
9月1日开始,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徐敬轩的门诊诊察费,由之前的7元提高到了12元。他告诉记者:“这种涨价是医护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一种体现,以鼓励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让医生更有职业成就感。”
10月5日,记者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综合楼药房看到,墙上的LED显示屏、宣传展板上随处可见关于此次改革的内容。
陈静(化名)是该医院药房的“常客”,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来挂号取药,细心的她对于药品价格的变化十分敏感。“我长年服用预防血栓、心梗的常用药氯吡格雷,取消药品加成前,氯吡格雷售价为137元,现在是119元,每盒药能够节省18元。每盒7片,每日一片,按照28天计算,一个月可节省72元,一年可省下900元左右。”陈静拿着药费单跟记者算账说。
住院病人对药费降低的体会更加明显。10月6日,记者特意在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调取了两份住院病人费用清单,时间分别是“两降一升”医改新政实施前后。
风湿免疫科护士长张丽算了一笔账,她说,这两位病人都是类风湿关节炎,住院天数和治疗方案也都相同。“医改新政前,药费约为5200元,新政实施后,降到了4420元;检查费用分别是2400元和2040元,确实为患者减轻了不少负担。”
降低大型设备检查费是“两降一升”中的另一“降”,费用降幅达15%。
10月5日,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影像中心主任张林川给记者出示了一份《CT、MRI检查项目价格表》,“以磁共振平扫检查项目为例,新政前为550元,新政后为468元。”张林川说。
张林川说,医院在医改政策落地前两三天就将降价信息通知了病人并进行公示,不少患者将一些检查延至9月1日之后做,一下就节省几百元。
“两降一升”改革新政的方向就是减轻患者看病负担,提升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尤其是技术价值。门诊诊察费提高了,体现了医生的诊疗价值;手术费提高了,手术难度越大,费用提高的幅度越大,体现了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护理费也有较大幅度提升,更好体现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
依靠优质医疗服务求发展
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对大医院运行的影响不可小觑。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药品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占一定比例。取消药品加成,彻底告别“以药补医”,新旧补偿机制能否平稳交接,医院如何应对?
“两降一升”医改新政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各家医院的药学部门。“药房由利润中心变为成本中心,特别是药师的处境,有点尴尬。”多家医院药学部负责人均向记者表示。
医改进入“深水区”,只能迎难而上。
记者发现,医院领导层在关心医院收入是否减少的同时,更关心医疗服务质量如何提高、如何留住患者等核心问题。多位院长提出,积极实施内部管理改革,挖潜增效,促进医院科学发展,是公立医院积极应对改革挑战的一大法宝。
在郭喜红看来,“药师要回归天职。”她认为,药师一定要从药品搬运、上架的纯物流工作中脱身,专注于处方审核、药品复核、药物咨询、用药教育等临床药事服务。
如今,自治区人民医院已提出“临床药师体系”建设工程,让药师们无缝融入各个科室的治疗团队,全程嵌入处方过程,为病人用药的规范安全“守门”。
“药师在门诊发药时,需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告知患者如何服药才安全;更重要的是,药师要下沉到病房,对医生的处方、医嘱进行审核,从源头避免不合理用药。药师职能转化后将发挥更大作用,间接创造更多价值。”郭喜红说。
而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细化管理已经渗透到外科的每台手术。“我们强化全成本管理,对每台手术都会核算成本,具体到用几块纱布。”该院院长杨新玲表示,通过合理控制成本、节约开支为医院带来效益。
增加服务量和加强学科建设,成为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两降一升”医改新政后实施的重要举措。
10月2日,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二病区多媒体教室里,主任欧江华正在主持一场多学科(MDT)会诊。“MDT是将相关学科的医生集合在一起,针对某个病例进行集中会诊,给出更科学合理的诊疗意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欧江华说。
该院院长王喜艳说,医院根据慢性病、恶性肿瘤患者较多的特点,加强相关学科建设,通过提升学科水平等措施吸引患者,借此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