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ww.yzjyygl.com
      • C
      • 栏目导航

        Column navigation
      • 联系我们Contact us
      • 在线报名

        课程咨询

        内训热线
      • 400-680-6568

        24H免费咨询热线
      • 8:30-18:00

        工作时间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奥世纪中心1号楼2单元17层
      • 119个县域医改获评“山西模式”叫响全国
      • 来源:今日头条作者:admin浏览:

        三晋都市报综合报道

             2018年7月4日,省卫生计生委传来消息,6月30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上,山西省119个县推行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被评为2017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之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此举创造了县域综合医改的“山西模式”。

        119个县域医改获评“山西模式”叫响全国

             全省3701万的总人口中,县域人口占比达70%以上。为此,省从体制改革上找出路,全面实施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重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项改革从2016年试点开始,在短短两年内,全省119个县级医疗集团全部挂牌运行;今年步入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深化阶段。

             在体制破旧立新方面,实现了3个突破:

             首先是改革办医体制——

             成立县(市、区)医院管委会,由县长担任主任,医管委办公室设在县卫生部门,将过去分散在各部门的政府办医、管医职责,集中到医管委履行。其次是重塑管理体制,将县域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整合成一个独立法人的医疗集团,形成县乡一体、以乡带村、分工协作、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

             同时,构建“三医联动”体制——

             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权下放到县,实行价格动态调整;将医保资金打包预付给医疗集团,按照“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实行总额预算、按月预拨、年终结算管理,结余资金的40%用于发展业务,60%提高医务人员待遇。

             创新监管模式——

             赋予医疗集团人事管理、内部机构设置、收入分配、运营管理自主权,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结果与职工奖惩和财政补助、医保偿付、薪酬总量挂钩。

        • 创新运行机制,医疗集团成立人事、财务、信息等6个管理中心和医学影像、临床检验、消毒供应等6个业务中心,实行统一管理,提高管理和资源利用效率。

        • 取消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行政级别,集团对人员编制实行统一管理、使用、调配,所需适宜人才自主招聘,核准备案;全省统一为集团招聘人才出台优惠政策。

        • 创新薪酬分配机制,按照“两个允许”,绩效工资总量提升5倍,由医疗集团自主分配。

        • 创新信息化服务机制,医疗集团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实现医疗、预防保健、医疗保险、签约服务、分级诊疗等信息互联互通。

        • 创新纵向医联体帮扶机制,做实做强三级医院纵向医联体,实现三级医院对县级医疗集团帮扶的全覆盖。

        119个县域医改获评“山西模式”叫响全国

             有升有降体现改革成效

             从24个重点监测县的情况来看,省县乡村一体化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 实现了医卫融合、医养融合,即县级医疗集团设立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实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有机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医养结合试点。

        • 实现了签约服务、预防为主、健康扶贫“三促进”,“1+1+1+X”签约团队服务模式落了地,城乡居民签约率达50.4%;

        • 形成县域分级诊疗新格局,县级医院下转患者同比增长112.2%;

        • 促进预防为主落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5.6%,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77.4%、78%;

        • 促进健康扶贫政策落地,“组团式”医疗精准帮扶在贫困县实现全覆盖,并全部建立远程诊疗系统。

           改革还实现促成了——

        “三提升”:实现了基层服务量、服务能力、群众满意率“三提升”

        “三下降”:县级医院门急诊患者次均费用、自付比例、间接成本“三下降”。

        “五个转变”:

        县委书记、县长由宏观领导向争当医改“施工队长”转变,

        医疗行为由粗放式医疗服务向节约型健康管理转变,

        健康管理由医卫分散式服务向整体化、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

        卫生人才流动由向上虹吸向人才下沉、服务基层的方向转变,

        群众看病习惯由直接往上跑找专家向找家庭医生问个明白的诊疗行为转变。

        往期精彩:

        编辑:延晋伟

      www.yzjyygl.com